游泳时如何预防耳科疾病?
导读:
现在游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,尤其是夏日,游泳池和各种天然浴场绝对是消夏纳凉、锻炼身体的好去处。自然之声听力专家提醒您:游泳时若不小心,也会引起耳科疾病,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中耳炎和外耳道炎。
游泳引起外耳道炎症往往是因为外耳道没有搞好卫生,积累了太多的脏东西,外耳道耵聍栓塞,俗称“耳屎”,在遇水浸泡之后膨胀,压迫外耳道,导致疼痛发炎。因此,在游泳之前,较好把耳道清洁一下,把耳屎清理干净。但是,清理外耳道的时候也要避免用金属的挖耳勺盲目往里面去硬掏,较好去医院让医生在直视下进行清理。如果在清理过程中造成外耳道擦伤,一定要停止游泳,避免引起感染。
游泳引起的中耳炎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,主要原因在于游泳时很容易呛水。尤其是初学者,由于着急慌乱或者没有掌握好换气的技巧,就会一边游一边呛,污水可能通过鼻-鼻咽-耳咽管通道进入中耳腔,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内,导致中耳炎。尤其是儿童,由于他们的咽鼓管短、平、粗,不似成年人的咽鼓管长而有自然的45°角,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,因此孩子一旦呛水,污水易进入咽鼓管造成逆行感染。而一些游泳的老手则往往自恃技艺高超,喜欢跳水、潜水,这也会导致呛水或者因为压力的急剧变化而使鼓膜穿孔,引起急性中耳炎,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:
1.游泳时尽量避免做大动作(如跳水、潜水),避免呛水和压力急剧变化导致鼓膜穿孔;
2.掌握正确的换气方法:游泳时要掌握用口吸气,用鼻出气的基本换气方法,防止呛水;
3.正确的擤鼻方法是:鼻子呛水后按住一侧鼻孔,轻轻将水往外擤出(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),或者往后抽吸至嘴中再吐出;
4.患有上呼吸道感染、鼻腔内有病变(如鼻窦炎)、慢性中耳炎、鼓膜穿孔正在流脓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。
5.游泳时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,以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。
6.游泳后应保持耳内干燥,上岸后可歪头扯耳,单脚跳跃,让耳道内的水流出。
地址: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北一经街与中央东路交汇539号峰力助听器
电话:0434-6086690